德黑兰会议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会议还讨论了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会议发表了《德黑兰宣言》,宣言宣布就消灭德军的计划,三国达成了协议,并将协力在战后创造和平。

会议简介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baidu.com/baike.php on line 200

1943年11月28日 美苏英三国德黑兰会议开幕。

为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这项决议的落实:盟军于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8月在法国南部登陆。苏军在1944年6月22日发动了白俄罗斯战役。)

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战后苏军远东舰队驻军旅顺和大连直到1955年归还中国。)

会议还就战后世界安排问题进行磋商。关于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波兰边界问题,未达成具体协议。美英都主张分割德国,美国主张将德国一分为五,英国则主张将德国东南部与别的国家合并组成联邦。苏联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比较慎重,斯大林认为应当摧毁的不是德国,而是“纳粹主义和希特勒国家”。所以,斯大林主张,必须彻底肃清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势力。会议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没有结果。(最后在波兹坦会议达成共识,德国被一分为四。美苏英和重建的法国各占一块,达成肢解德国,柏林也被肢解为四份,苏美英法四国各占一部)

波兰问题也是德黑兰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苏联1939年9月出兵占领的波兰领土,大致是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时沙俄政府所获取的版图。此外,还增加了东加里西亚和立陶宛大部分地区。英美政府一直认为,1939年波兰领土的任何变更是不能接受的,而苏联政府则坚持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前的领土不容更改。在12月1日的圆桌会议上,罗斯福断然拒绝。丘吉尔考虑到苏军在战场上已越出国境向西挺进,弄不好波兰将会完全落入苏联人手中,于是随机应变,改取主动迎合苏联的要求,提出将波兰边界西移至东起“寇松线”西迄奥得河之间,用德国的领土来补偿波兰在东部失去的疆域。丘吉尔这一提议的目的,是企图以此来满足苏联关于边界的要求,以换取对方承认英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斯大林当然赞成丘吉尔的建议。罗斯福对丘吉尔的意见并未表示任何反对,只是要求在美国大选前切勿泄露,因为这一决定关系到600~700万美籍波兰人的选票问题。就这样,美英苏少数几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达成了协议,背着波兰人民作出了处置波兰领土的决定。

德黑兰会议还就战后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同意建立一个非地区的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战后的秩序与稳定。(联合国的雏形)

会议于1943年12月1日结束。

纳粹德国反应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baidu.com/baike.php on line 262

1943年,为协商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决定于当年年底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而希特勒不甘心失败,指定亲信、纳粹党卫军特种部队头目斯科尔采尼负责刺杀 “三巨头”的行动。后者曾在1943年9月12日,成功实施营救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行动。

斯科尔采尼指挥制订出代号为“远跳”的暗杀计划。为确保万无一失,他派出先遣小组前去探路。小组由6名间谍组成,其中两人为无线电报务员。

斯科尔采尼将这6名间谍空投到距德黑兰70公里的库姆地区,让他意外的是,这些先遣组人员刚一落地,便被苏联特工尽数擒获。原来,纳粹空降间谍的绝密情报被苏联提前截获,地面接应人员也被发现。

在当时,驻德黑兰情报站是苏联驻外主要情报站之一,特工多达100余人,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监视德国间谍活动。该站时任站长为年仅32岁的伊万·阿加扬茨,代号“轻骑兵”,有着传奇经历,但生平业绩鲜为人知。获悉先遣小组落网的消息后,坐镇柏林的斯科尔采尼遂决定不再派杀手。

对于这一事件,斯科尔采尼曾在1966年证实说,自1943年起,他就是执行希特勒特殊使命的代表,当年他奉命谋刺“三巨头”,如果“远跳”计划失败,拟采用第二方案:从亚美尼亚人公墓旁潜入英国大使馆,进而绑架“三巨头”。

他还故作轻松、诗兴大发地说:“亚美尼亚人公墓里一泓清泉青碧如镜、淙淙有声……”阿加扬茨百年诞辰(2011年8月28日)前夕,曾参与抓捕行动的苏联特工瓦尔塔尼扬在接受俄记者访谈时也讲述了这段经历。

会议背景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baidu.com/baike.php on line 262

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英美两国同苏联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德国作战。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领衔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表示要全力对抗德、意、日法西斯。这样,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就形成了。当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胜利以后,如何协调行动,共同作战就成了十分迫切的问题。

1943年7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斯大林筹组双边会晤。8月7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致函斯大林,建议在英国奥克尼群岛斯卡帕湾筹办三方会晤。斯大林把自己要“将两国代表会议……变成三国代表会议”的想法告诉了罗斯福和丘吉尔。他建议将会晤地点定在阿斯特拉罕阿尔汉格尔斯克。正在参加魁北克会议的丘吉尔和罗斯福于8月19日共同致函斯大林,除强调了三方会晤的重要性外,提出以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作为三巨头会晤的地点。斯大林在复信中对三巨头会晤的重要性表示了肯定,但提出,在苏联军队与“希特勒主力展开极为紧张战斗”之际,他不能前往费尔班克斯这样遥远的地点。之后,罗斯福又提出于11月15日至12月15日之间在北非举行三巨头会晤的设想。斯大林在复信中指出,将三巨头的会期定为11月至12月之间是可以接受的,“至于会晤的地点,指定在三国都设有代表处的一个国家如伊朗就比较合适。”这样,有关在伊朗举行三巨头会晤的建议被首次提了出来。

两天以后,丘吉尔复函同意出席德黑兰会议。丘吉尔提出了要用古希腊“埃夫里卡”一词(意即“我发现了”)作为这一行动的代号,以“开罗-3”代替“德黑兰”。可是,罗斯福却搬出美国宪法的某些条文和会议所面临的使命,反对把德黑兰作为召开三国代表会议的地点。他建议以开罗或前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里亚首府阿斯马拉取代德黑兰。罗斯福热情地向斯大林提出把停泊在地中海东部某一港口的美国军舰作为会晤场所,而对外则称在巴格达近郊举行会议,会晤日期定为11月20-25日。斯大林同意会晤日期的安排。为了能通过电话和电报继续指挥红军的军事战役,他坚持会议应在德黑兰召开。

10月底,罗斯福又给斯大林发了一封信函,继续坚持会议应在巴格达附近的阿斯马拉、安卡拉巴士拉,以及在波斯湾沿岸召开。斯大林表示,他将不能亲临在德黑兰以外的地方举行的会议,但他可向任何地点派遣自己的代表。罗斯福这时让步了,同意在德黑兰举行三巨头会晤。

1943年11月下旬,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都来到了伊朗首都德黑兰,共同商量对德作战的军事问题。这是他们之间举行的第一次会晤。

会议内容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baidu.com/baike.php on line 262

11月28日,是一个美丽的星期天。这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气候温和。下午3点钟,在正式开会前一小时,斯大林身着苏联大元帅的咔叽制服,胸前佩戴列宁勋章,从苏联人的住地,走到美国人住的别墅来拜会罗斯福。罗斯福在1933年当选美国总统,因为在整顿美国经济上有过很大作为,竟破例地连任了四届总统(美国总统一般只连任两届)。他患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这时候,他穿了一套蓝色便服坐在轮椅上,对斯大林说:“见到你很高兴,我早就想同你见面了。”斯大林也微笑着回答说;“我也很希望会见你。”

下午4时,三国领导人会议正式开始了。罗斯福主持了第一次会议,他首先致词说:“俄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第一次作为家庭的成员相聚一堂。我们所抱的唯一目标,是赢得战争的胜利。希望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丘吉尔接着说:“这次会议也许象征着人类有史以来,整个世界力量空前的大聚会,人类的幸福及命运已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斯大林也说:“美英苏三大国的友谊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很好利用这个机会。”在第二次会议以前,丘吉尔奉英国国王之命,向斯大林赠授了为纪念光荣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特别设计铸造的宝剑。斯大林把宝剑举到唇边,轻吻剑鞘,然后把宝剑交给身旁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再由他交给苏联的仪仗队捧出去。这些言辞和举动都为会议创造了友好的气氛。

但是,当讨论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发生了分歧。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如何打败德国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问题。更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当时,苏联是抗击德军的主要力量,迫切需要美英在欧洲西部开辟另一条战线,牵制德军,缩短战争时间。斯大林早在1941年就几次要求英国开辟第二战场,却遭到了丘吉尔的拒绝。后来美国和英国国内也掀起了要求开辟第二战场的声浪,两国才制定了代号是“霸王行动”的战役计划,准备在1944年从法国诺曼底登陆

现在,德黑兰会议讨论到这个问题,丘吉尔却又把他早就提出的“地中海战略”的主张拿出来,主张英美从地中海进攻意大利,再往巴尔干进军。

斯大林反驳丘吉尔说:“进行地中海战役对打败德军意义不大,巴尔干离德国心脏太远。所以,还是尽快进行‘霸王行动’战役好。”

丘吉尔思索了一阵,又提出两路并进的办法,实际上还是想把巴尔干作为主要战场。

这时候,连罗斯福也觉察出丘吉尔的用心了。他知道丘吉尔是想从巴尔干打进中欧,不让苏联红军进入奥地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罗斯福并不同意丘吉尔的意见。他说:“如果在地中海登陆作战,就会把战役推迟两三个月,我是不想推迟‘霸王行动’战役的。”

经过反复争论,最后三国达成了一致协议,在1944年5月,英美将实行“霸王行动”战役并进攻法国的南部。斯大林也答应同时发动攻势,阻止东线德军西调。苏联还准备在打败德军后,对日本宣战。

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斯大林十分关心开辟西欧战场的“霸王”行动,要求立即确定其开始日期;丘吉尔先是坚持其进军巴尔干的计划,继而又提出从巴尔干和西欧两路攻入欧洲的新方案,极力回避发起“霸王”行动的确切日期;罗斯福则居中调和,但倾向斯大林的意见,表示不想推迟“霸王”行动。三方最终就对德作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签署秘密作战计划(即《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规定“霸王”行动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起;届时,苏军将在东线发动攻势,以阻止德军由东线向西线调动。

会议就对德作战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上出现了很大分歧,但争论主要在斯大林和丘吉尔之间展开,而罗斯福则以调停者的姿态出现。会上在对德作战的战略问题上意见不一。丘吉尔以各种借口想继续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振振有词地为他的巴尔干方案

英吉利海峡

三国首脑就战后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交换了意见。三国都在考虑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德国不能再发动新的战争。罗斯福建议把德国分成五个自治邦,丘吉尔主张把德国分成两个部分。斯大林则主张严惩战犯, 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复活,并在德国(以及日本)边境控制某些战略基地。

地中海计划,办法是说服土耳其人参战和说服美国人放弃已答应蒋介石的安达曼群岛两栖作战。于是在12月2日至6日举行了第二次开罗会议。罗斯福虽然在远东问题上作了让步,但由于土耳其不愿冒险,使丘吉尔的巴尔干方案终成泡影。

罗斯福为了不失去几百万美籍波兰裔选民的选票,不愿公开表态。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黑兰宣言》。

12月1日会议结束时,三国首脑发表《德黑兰宣言》。宣言指出苏美英三国已经议定关于消灭德军的计划,并已就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一致的协议;号召所有国家积极参加对德作战,并欢迎它们参加战后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会议还通过苏、美、英《关于伊朗的宣言》。宣言承认伊朗在对德战争中所做贡献,同意给予经济援助,并赞成伊朗维持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愿望。

会议还就波兰边界、战后处理德国的原则、建立国际组织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讨论了盟国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同意欧洲战争结束半年后参加对日作战。

最终,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决定于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开辟第二战场;

②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

③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

④波兰问题。三国一致赞成战后重建独立的波兰,其边界西移,将德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并入波兰;

⑤苏联对日作战问题。苏联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并提出归还整个库页岛等条件。

会议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三国表示今后将“共同协作”“力求所有大小国家的合作……,全心全意抱着消除暴政和奴役、迫害和压制的真忱”(这些表示在日后的历史中都被证明不过是一席冠冕堂皇的逢场空话)。

宣言原文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baidu.com/baike.php on line 262

合众国总统、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联合王国首相,经过相互协商并与伊朗首相协商后,愿意就三国政府在与伊朗的相互关系上取得的一致意见发表声明。

合众国、苏联、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伊朗对为反对共同敌人而战的事业所给与的帮助,特别是为方便向苏联运输国外物资所提供的援助。

三国政府认识到战争对伊朗造成的特殊的经济困难,并且同意,尽管三国在全世界的军事行动需求极大,而且世界普遍感到民运运输工具、原材料及生活供应品之不足,仍将一如既往,向伊朗政府提供可能提供的经济援助。

关于战后时期,合众国、苏联、联合王国同意伊朗政府的观点,伊朗在军事行动结束后面临的任何经济问题,都将与其他联合国家遇到的经济问题一起,由为讨论国际经济问题而召开的会议或成立的国际组织充分加以研究。

合众国、苏联、联合王国政府与伊朗政府一致希望保持伊朗的完全独立、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它们期望,伊朗与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按照所有四国政府都已签字的大西洋宪章的原则,参加战后国际和平、安全与进步的确立。

丘吉尔

斯大林

罗斯福

1943年12月1日

会议决议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baidu.com/baike.php on line 262

1,成立联合国代替国际联盟

2,苏联可得波兰东部一些土地作报酬。

3,通过了在1944年5月1日以前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即诺曼底登陆。

4,苏联承诺,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但要求以获得整个库页岛为回报。

会议参加者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baidu.com/baike.php on line 262

苏联代表团组成成员有:斯大林、外交人民委员V.M.莫洛托夫和K.E.伏罗希洛夫元帅。

美国代表团组成成员有:罗斯福总统、总统特别助理G.霍普金斯、驻苏联大使A.哈里曼、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D.马歇尔将军、美国海军总司令E.金海军上将、美国空军参谋长G.阿诺德将军、美军后勤部长索麦威尔将军,W.莱格海军上将。

英国代表团组成成员有:丘吉尔、外交大臣A.艾登、皇家总参谋长A.布鲁克上将、驻苏联大使A.凯尔、D.迪尔元帅、海军一级上将E.肯宁格海姆勋爵、英国空军参谋长C.波特尔空军上将、国防部参谋长H.伊斯麦将军。

会议影响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baidu.com/baike.php on line 262

德黑兰会议和《德黑兰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

首先,它在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上第一次协调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这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巩同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与合作,这又为盟国今后解决其他各种问题和合作重建战后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德黑兰会议上,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也达成了某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对战后世界产生了不良影响。